最近門診有位五年級的小男生讓我印象特別深刻,他說話反應快速,但總愛與大人唱反調,當我誇讚他的時候,他卻刻意逃避與我目光接觸,嘴裡一直說:「騙人的啦。」、「最好是啦。」有一種熟悉的感覺在我的回憶裡浮現,我問:「你是不是很在意別人的眼光呢?」小男孩睜大眼睛看我,我說:「因為你太在意了反而不自在,你要學習微笑地接受別人的讚美與批評,然後開心地做你自己。」
小男孩讓我想起自己,我很在意別人的眼光,偏偏我總是與別人不同,大學的時候考上台大機械,同學拼命的算工程數學,但是我卻喜歡旁聽生命科學,畢業前夕大家思考著要念研究所還是出國,我卻選擇了學士後中醫,而開始讀醫學院後,我又鍾愛在課餘時念賽斯資料等等身心靈書籍。我很喜歡一句話:「人生就是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。」我心中總是有股驅力,推動我探索自己的無限可能性。
面臨人生的抉擇,我並不總是那麼勇敢,反而經常地落入自我懷疑,當考學士後中醫第一年落榜的時候,有人問:「台大機械出來不好找工作嗎?為什麼要考中醫?」我回應:「好找工作啊,但是最多能做三十年,而中醫我能做一輩子。」我相信很多價值是無法用現實金錢來衡量的,那是讓一個人眼神發光,義無反顧也想走的道路。中醫讓我加深與生活以及與人的連結,而學習身心靈讓我邁向內在的寧靜,長出內在的力量。
我有個願景,希望我門診的病患都能找到內在的力量,縱使當下對方覺得生命很苦,只想依賴某種特效藥,可以吃了身體立刻不痛,讓生命也變得簡單。而事實上,是沒有的,疾病是個提醒,人往往要透過疾病重新省思生命。門診中,有一種病人令我束手無策,就是一進診間雙手一攤,要我把脈告訴對方,他的身體有什麼問題,像是來找個算命仙,但這也意味著,他不想成長,我也擔心多說了什麼,造成了不必要的困擾。我能夠體會那種認為人生好難,想依賴的心情,我願意陪伴我的病患,等到他有意願,多跟自己的身體連結,跨出成長的第一步。
活出自己的價值,時常需要面對自己的恐懼,但是回過頭看看自己成長的足跡,會露出一抹滿足的微笑,我衷心的祝福每一位朋友.燃燒自己的恐懼吧,讓它們成為生命的養分,每個獨特的靈魂都該允許自己發光,在宇宙中相互輝映,為彼此注入更多的勇氣。